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
阐释:小学教育属基础教育,六年的教育应当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,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。
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”是素质教育理念,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,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。
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”是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、政策,思考未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,针对学生成长需求,从人本、校本、发展三个角度出发,概括、提炼、形成的学校核心理念。
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”就是学校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,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,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。
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”作为核心理念,将内化为学校灵魂,外化为学校行为。
二、校训:
好习惯成就好人生
阐释: 习惯: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,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动,倾向或社会风尚。<?xml:namespace prefix = st1 ns = "urn:schemas-microsoft-com:office:smarttags" />叶圣陶先生指出:“教育是什么,简单的说,只须一句话,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。”
什么是好习惯,叶老说:“能使个性无量发展的是好习惯,能把事情做的最妥善的是好习惯,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。”
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指出:“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,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,一个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,如果是好习惯,将会终身受益。”
“好习惯成就好人生”意在强化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,好习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决定性作用,同时也指出培养好习惯是小学教育的重任。
爱因斯坦曾说过:“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,那么所留下的就是教育。”留下的是什么呢?是好习惯。
所以“好习惯成就好人生”将成为警策、导向全校师生的行动口号,是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”这一核心理念的具体写照。
校风: 崇德、求真、尚美、创新
阐释:崇德:意即学校要以德育为首,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,学生要有优秀的品德,全校形成以“崇尚美德为荣”的风气。
求真:陶行知曾说过: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,前一句点明教师的职责——教人求真,后一句指名学生的天职是学做真人,两句均强调一个“真”字,“求真”是学校教学、治学、做人、做事之真谛。
尚美:尚美教育是一种高境界的教育,就是要在学校形成崇尚美、追求美、实践美和创造美的风气,凝聚美质,以美益德、以美启智、以美冶情,以美育人 ,形成“尚美”文化。
创新: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,创新是个人价值的最高实现,是学校高境界的价值追求。学校有责任激发师生的创新意识,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,形成勇于创新、锐意进取的良好风气。
“崇德、求真、尚美、创新”将从思想品位,文化精神,行动导向,价值追求等诸方面积淀成学校的文化氛围和良好风气。
教风: 播大爱,启大智
阐释:大爱:教育是“爱”的事业。冰心老人说过:有了爱,就有了一切。“大爱”一词是从老子《道德经》中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中泛化而来,常说成“大爱无痕,大爱无垠,大爱无言,”意指“大爱”是那种博大、无私、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的爱。
大智:取自“大智若愚”,也是从《老子》中泛化而来,文中有:大成若缺,大盈若冲,大直若屈,大辩若讷。最优秀的品质有两种:即善良与智慧,智慧与善良结伴,便是大智慧。有大智慧,才有大境界,才有大美,才有大人生。
“播大爱,启大智”体现了对教师做人、育人、执教、治学方面的作风要求,意即希望教师用“大爱”播种“大爱”,用“大智”启迪“大智”,追求高品质的教育教学境界。
学风: 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
阐释:语出《礼记·中庸》,原句是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”,就是为学之道的方法,体现了为学的五个层次:
博学:意谓广泛猎取,博览群书,兼容并蓄,以收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之效。
审问:有所不明,就要追问到底,不耻下问,敢于质疑。
慎思:问过之后,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、分析,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,是谓“慎思”。
明辩:意为学问是越辩越明,不辩则所谓“博学”就会鱼龙混杂,真伪难辩,良莠不分。
笃行:是为学最高阶段,就是“既然学有所得,就要努力践履所学,”做到“知行合一”。
把“博学、审问、慎思、明辨、笃行”定为学风,意在用古训激励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,倡导学而不厌,学无止境,知行合一的求学精神,是对学校核心理念的具体践行。
学校座右铭: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
——叶圣陶
阐释:把叶老的这句名言作为全校教师的座右铭,就是时时警策全校师生为了“终身发展”,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开始。
学校发展愿景: 市内一流 省内知名
在2011年,学校编辑了一本名叫《好习惯成就好人生》的校本教材,发放到每一名同学的手中。
【概述】2005年至2007年,介休北坛小学坚持“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”的核心理念,创新管理新模式,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,教育教学质量连年位居全市前茅,社会声誉良好。2005年7月至12月,遵照上级统一部署,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,历经学习动员、分析评议、整改提高三个阶段,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。2007年9月1日,北坛小学喜迁新校,新校占地40余亩,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。同时,应上级安排,原城关镇梁吉小学合并到了北坛小学,并进行了扩轨编班工作,形成了现在的59个教学班,3100余名学生,140余名教职工的大规模学校。三年中,北坛小学在张增庆校长的带领下,取得了一系列成绩:连续三年被评为介休市“教学质量先进单位”;先后被评为“晋中市示范小学”、“山西省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学校”;2007年被评为介休市“行风评议”先进单位、山西省“十五”课题实验先进学校等。在介休市校园艺术节文艺表演中,连续三年获“一等奖”;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,该校学生频频获奖,多次被评为省地级“优秀组织奖”;2007年,在晋中市首次“国际数棋”比赛中,北坛小学获团体第一名,全地区共设一等奖12名,该校就有7名同学获一等奖。